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发射原理?)

晨曦微光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9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喀秋莎火箭炮今天还在生产吗?哪个型号

由喀秋莎火箭炮发展而来的火箭炮还有很多!中国有,俄罗斯也有!我国最新的喀秋莎火箭炮是:89-2型火箭炮! 40个弹孔!超级强大!

由于喀秋莎火箭弹的火力覆盖范围高,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撼,而且机动性也非常好。

喀秋莎的正式编号为-13。开发工作于1938年10月开始。1939年3月原型机出现。到1940年,喀秋莎只生产了6辆。 1941年6月17日,喀秋莎成功发射,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与志愿军12支军级部队配合,参加了30余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效支援了志愿军步兵作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志愿军步兵部队的一致好评。

第21喀秋莎火箭炮师在总结作战经验时曾写道:“先向反击目标发射火箭弹齐射,然后由步兵攻击,这就形成了当时反击作战的战术,凡是能发射的目标通过火箭弹齐射,敌人必然会失去战斗力,步兵才能成功捕获。”

扩展信息:

第209火箭炮兵团装备24辆喀秋莎。在步兵发起反击之前,全团通常会准备好火力,用全部24架喀秋莎轰击预定攻击目标,对敌人造成极大伤害,为步兵反击扫清道路。

在反复的阵地争夺战中,只要步兵呼叫炮火支援,营或连就会齐射支援,压制敌方炮火,用炮火掩护进攻的敌方步兵群,有利于协同作战。步兵。

在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反击战中,火箭炮兵部队的表现更加活跃。仅团级齐射就有69次,极大地支援了步兵进攻。当时,当步兵们看到火箭炮发射时的壮观场面时,不禁欢呼:“炮兵万岁!”并称喀秋莎火箭炮为火炮之王。

喀秋莎发射原理?

喀秋莎的点火是利用动力依次经过每枚火箭的电点火装置,点燃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发射火箭。

发电机固定在驾驶室前部右侧。炮手从驾驶室控制,射击时将定位手柄拉至指定位置。

当听到射击命令时,炮手摇动手柄转了一圈,发射了一发炮弹。 16发炮弹可在一分钟内全部发射。

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固体燃料火箭,装载在运载火箭上的两排工字形导轨上。发射原理是通过电点火启动,然后利用燃料燃烧的反冲力将弹头推出。推进装置在飞行过程中会失速,弹头凭借空气中的惯性到达目标区域并引爆。

喀秋莎是前苏联发明的

喀秋莎(BM-13)火箭炮采用在卡车底盘上安装火箭发射导轨的结构方式,达到能够机动、固定发射的作战目的。火箭炮汽车底盘后部有两个手动千斤顶。发射火箭弹时,炮手必须将千斤顶放下并固定,以保证发射平台的稳定性。发射装置位于驾驶室内,由炮手操作。也可以通过电线连接并由火箭发射器发射。

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发射原理?)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于1933年研制成功的,也是二战期间苏联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的第一款自行火箭炮。 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奥尔沙地区首次投入实战。苏联火箭发射器齐射,摧毁了纳粹德军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的压倒性威力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苏军亲切地称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为“喀秋莎”,德军则称其为“斯大林的机关”。

“喀秋莎”火箭炮威力有多大?

1941年7月,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奥尔沙地区与纳粹德军展开激战。苏联火箭炮一次齐射就摧毁了敌方军用列车和铁路终点站。这种火箭炮发射的时候,就如同一座火山喷出滚烫的岩浆,铺天盖地的倾泻在阵地上。其声如雷霆虎啸,铺天盖地,令敌人头晕目眩,惊慌失措。阵地上,浓烟滚滚,留下一片片黑色的焦土……

短暂的炮击不仅消灭了大量敌军,还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当时德军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武器。士兵们不断地喊着“鬼炮,鬼炮……”,吓得四散奔逃,惊慌失措。以至于后来听到枪声的时候我都被吓到了。经此一战,火箭炮名声大噪,备受推崇。

由于这种火箭炮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再加上其独特的外观和不同寻常的声音,不仅德军不知道它是什么武器,就连大多数苏联官兵也没有意识到。了解这种武器,甚至无法称其为一件。姓名。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苏联士兵好奇地跑到M-8火箭炮阵地,争先恐后地见证这种一上战场就立下赫赫战功的神奇武器的“光荣亮相”。他们围着火箭筒转了一圈,仔细地上下打量着,轻轻地抚摸着,口中不断发出赞美之声。当一些战士看到每辆火箭炮的炮架上刻着的字母“K”时,他们随意地亲切地称其为“喀秋莎”。

从此,“喀秋莎”就成了M-8火箭炮的代名词。人们只知道“喀秋莎”,但它的真名——M-8火箭炮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喀秋莎”火箭炮的基本原理可以追溯到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我国明朝发明的“火箭滑梯”和“火战车”。

该消防车配备6具火箭发射器,而“喀秋莎”炮则有8根火箭发射轨,但其外形与“火箭滑梯”十分相似。

火箭炮的威力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区域发射大量火箭弹,对集结的敌人、坦克、装备和车辆进行突然攻击。例如,由18辆“喀秋莎”火箭炮组成的炮兵营单次齐射可发射近300枚火箭弹。它的威力和声音之强大,足以将敌人的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和焦土!即使敌人没有被杀或被烧死,精神上也会受到强烈的刺激。这种枪的缺点是精度不高,很难击中目标。因此,火箭炮是大面积压制和歼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火箭炮除了威力强大之外,还具有连续射击、定位灵活、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例如,“喀秋莎”火箭炮采用汽车携带,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以上。这样,它在射击一个目标后,不等敌人注意到,就会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并开火,让敌人很难跟踪捕获。与其他枪支相比,火箭炮的结构非常简单。它仅由发射装置、瞄准装置、发射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发射装置中的导向器是火箭发射装置的主要部件之一,通过它引导火箭飞向目标。定向器的形状有多种,有管式、轨道式、笼式等。“喀秋莎”火箭炮采用的是轨道式定向器,其形状类似于火车的导轨。

火箭发射装置一般为多管装置,由几管、十几管、几十管,甚至一百多管组成。这种火箭发射器无需控制装置即可发射火箭。该炸弹配有尾翼,可确保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防止翻跟头。

火箭发射器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现在世界各国已经生产出许多新型火箭发射器。例如,美国研制的12管火箭炮可以发射30公里外的火箭。它的功能也非常强大。火箭发射器一次发射12管,相当于28门大口径榴弹炮各发射一次的威力。

火箭发射器可以安装在飞机和船上。如今,火箭发射器也用于布设地雷攻击坦克,或者用于投掷炸药包扫雷,为坦克在雷区行驶开辟道路。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喀秋莎”的美誉也将传得更广、更远。

歌曲《喀秋莎》和喀秋莎火箭筒的故事?

喀秋莎原指苏联传说中的一位美丽女子。喀秋莎火箭发射器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火箭发射器的流行名称。

这首歌也与二战有关,是一首爱国歌曲。

苏联火箭炮部队以师、旅级为作战单位,而德国主要以营、团为作战单位。

苏联火箭炮至少有16个管,而德国每个火箭炮最多有10个管。

如果论单发杀伤效果,重炮应该更好,精度更好;但如果是区域杀伤效果,那么火箭炮自然更好,覆盖范围更广。

它由苏联沃罗涅日兵工厂于1941年研制成功,是20世纪40年代和1950年代威力最大的压制火炮。它由十六根管子组装而成。运载车也是运载火箭。它火力强劲,机动性高。它首次使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保密原因,没有给出特别的名字。炮架上只有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因此被苏联士兵亲切地称为“喀秋莎”。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