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部关于精神病院的电影?
电影《飞越疯人院》改编自美国作家肯凯西的同名小说。这是一部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杰克尼科尔森、路易丝弗莱彻、丹尼德维托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01
精神分裂症(2008)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妄想自心对话
这部戛纳最佳短片是一部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动画短片,从新颖的角度描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世界。自从陨石击中主角对面大楼的天线后,他就一直感觉自己的世界距离现实世界只有91厘米。日常琐事也成为他的负担。 “多一点,少一点,就算你知道我偏移了多少厘米,又有什么意义呢?”
02
《美丽心灵》(2001)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分析,励志
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记片。主人公在学生时期发表了著名的博弈论。出众的直觉虽然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但在爱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仍然继续前进。他用事实证明“人因身体而弱,却因精神而强”。
03
《善良的疯狂的心》(2015)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
一部根据女精神科医生尼斯的真实事迹改编的传记片。女主角拒绝使用新型高强度电击疗法,坚持用精神和艺术疗法成功治愈了精神分裂症患者。
04
“我们可以!” 》(2008)
关键词:精神病人个人价值实现
讲述了一位米兰商人失业后到精神病院工作,组织精神病人一起努力,寻找个人价值的故事。事实证明,最好的事情就是对生活有目标和希望。
05
《飞越疯人院》(1975)
关键词:精神病院、自由主义
《不给我自由,毋宁给我死亡》讲述的是男主角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假装患有精神病,住进精神病院的故事。
06
《小丑》(2019)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社会问题共情
以扮演小丑为生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性格古怪,性格内向。在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开始不断地自我拉扯、犯罪,逐渐走向疯狂和毁灭。
07
《庇护》(2002)
关键词:精神病院、战争中的爱与希望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车臣战争期间边境的一家精神病院,医护人员逃走,只剩下一群精神病患者无人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主角拉着手风琴,一场关于战争、爱情和希望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08
《潮汐王子》(1991)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爱与救赎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宽恕的温柔故事。主人公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尽管创伤后应激障碍在他的成年生活中留下了痕迹,但潮起潮落,日出日落。即使生活充满了许多艰辛和挫折,生活还是要继续。生活中有美好的部分,对吗?
09
《日落大道》(1950)
关键词:妄想症
该剧从社会和观众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患有严重妄想症、始终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默片女演员的病态生活。当现实与幻想生活脱节,真相与谎言并肩而行,生活被“引导”成悲剧。谢幕不仅是在电影上,更是在生活上。
10
《无知的一念》(2016)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治疗,社会压力
男主角阿东是一名躁郁症患者。影片真实地展现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亲属所遭受的痛苦、歧视和挣扎。然而,“四面八方都有暗灯”,他坚持服药,周围还有家人的支持和支持。有陪伴,总会有希望。
11
《飞行员》(2004)
关键词: 强迫症
本片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电影,描述了主人公对飞行的热爱和他的传奇命运。但男主性格固执,追求完美。他还患有强迫症,包括强迫性清洁和要求以特定方式将食物放在盘子上。他不自觉地试图通过控制和征服外部世界来获得内心的安全和秩序。
12
《雨人》(1988)
关键词:自闭症、家庭爱与金钱、家庭伦理
男主无意中发现父亲留下的300万美元遗产留给了患有自闭症的弟弟,于是他去精神病院寻找弟弟,试图骗取这笔钱。他还发现哥哥记忆力超强。在打算利用哥哥的能力去赌博赚钱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继承更重要的财富:亲情。
13
《海伦:七重人格的女孩》(2004)
关键词:分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
一部真实记录一个具有七种人格的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的纪录片。这足够真实,值得一看。
14
《发条橙》(1971)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发条橙”是对极其奇怪的事物的隐喻。挥霍自由、为非作歹的主人公,通过“犯罪改造疗法”的实验,成为了一个与暴力、性欲等不道德事物绝缘的人。完全的善与完全的恶一样不人道。重要的是道德选择的权利。人们如何在社会体系中维护自己的自由意志?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值得思考。
15
《洛丽塔》(1997)
关键词: 恋童癖
本片又被译为《梨花压海棠》,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大学教授)失去初恋女友,爱上一个14岁女孩,开始一段不道德的故事。恋爱关系。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他要为注定要离开的人做什么?
你了解电击疗法吗?
你还记得以前的杨永新吗?他的电击疗法梦想治愈数百万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病”。
2006年初,山东省临西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杨永新成立了中国杨永新网瘾治疗中心。其向外界宣称,开发出药物+物理+工作娱乐相结合的网瘾治疗模式。
2008年,央视播出纪录片《与网络恶魔的战斗》,杨永新被父母推上了神坛。
2009年,央视《网瘾预警》曝光了杨永新在治疗网瘾过程中使用大量不人道的方法。
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批评。 “电击疗法”被终止。
2016年,杨永新治疗中心关闭。
武器:仪器DX-2电惊厥治疗仪。它是一种适用于躁狂精神病患者的惊厥治疗装置。 (后来被证实是一个过时的产品,并且没有许可信息。)
地点:魔窟“13号诊室”
杨永新曾在镜头前自豪地说:“你要给他打电话,问他敢不敢。如果他对答案不满意或者态度不真诚,那么他就会继续打电话给他,直到他真正意识到。”他的错误。”
“死里逃生”的孩子后来回忆,杨永新让他躺在床上,把支具放进嘴里,然后打开机器,左右揉搓,放在太阳穴上。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瞬间就像有数以百万计的虫子在撕咬,眼前闪过一道道白光。生比死更糟糕。在“治疗”的同时,杨永新还会教孩子们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如果他们不听话,就会受到更多的电击。
于是父母们看到了自己喜见的“好孩子”,看到了孩子改变了自己的过去,成堆的钱就塞进了杨永新的口袋里。
用肉体折磨让孩子“听话”,与折磨囚犯如出一辙。同时,杨永信还创造了坐在一起互相监督的方法。如有违反纪律的,主管将一并处分。家长须陪同每次“电击治疗”200元。
离开治疗中心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杨永新相信自己不再沉迷于网络。固执在地狱里是没有用的。大多数离开这里的孩子都变得孤僻、易怒。即使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也不再与父母亲近。还有更多的“病人”在“治愈”后“复发”,一次又一次被送进魔窟。从一个单纯爱玩网络游戏的少年,变成了疯子、傻瓜、痴呆,或者更加暴力的存在。
父母似乎被催眠了。他们在为孩子的挣扎、受苦而痛哭的同时,也感到自己花了钱、尽力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内心最痛苦的却是他们。同时,对杨教授的再造之恩深表谢意。众所周知,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用爱感化。而不是惩罚。杨永新的所作所为,只是亿万父母心中的仇恨,是父母心中的恶。但他们自己又不敢对孩子做什么,于是就找了一个合法的执行人,付了一些钱,弥补了自己的心理债,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