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什么是白盒测试?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正在测试的软件,白盒子指的是盒子的可见状态。
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并测试所有逻辑路径就是穷举路径测试。使用此解决方案时,测试人员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并首先检查程序的逻辑以得出测试数据。
1.白盒测试
1. 概念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对被测单元内部工作方式的测试。它根据程序的控制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用于软件或程序的验证。
白盒测试方法检查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并测试所有逻辑路径。这是一种详尽的路径测试方法,但即使每条路径都经过测试,错误仍然可能存在。因为:穷举路径测试无法检查程序本身是否违反设计规范,即程序是否是错误程序;穷举路径测试无法检测程序是否因省略路径而出现错误;穷举路径测试无法找到与相关错误相关的一些数据。
2、白盒测试需要遵循的原则
确保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测试一次;
所有逻辑值都需要测试真假,两种情况;
检查程序内部数据结构,保证其结构的有效性;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在上下限和可操作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3.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不需要运行程序的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测量、文档测试等。可以手动进行,充分发挥人类逻辑思维的优势,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Fxcop) 自动执行。
动态测试:需要执行代码,通过运行程序来发现问题,包括功能确认和接口测试、覆盖率分析、性能分析、内存分析等。
4.白盒测试中的逻辑覆盖
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决策覆盖:决策覆盖涉及每个决策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Condition Coverage:条件覆盖率每个决策的每个条件都应该采用各种可能的值。
判断/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断覆盖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率:条件组合覆盖率是指每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路径覆盖:路径覆盖导致程序中每个可能的路径至少被执行一次。
六种覆盖标准检测错误的能力由弱到强。
什么是白盒测试技术?
软件测试只是两个方面。
白盒测试: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类测试需要从代码语法中发现算法内部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方面的缺陷或错误,然后进行纠正。
黑盒测试:在不检查程序源代码或不清楚软件源代码具体是如何设计的情况下,使用整个软件或某个软件功能进行严格的测试。
测试人员通过输入数据并查看输出来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
测试时,程序被视为打不开的黑盆。测试人员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对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是根据需求规范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正确接收并输出正确的
什么是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有什么不同?
1、黑盒测试:一旦知道了产品的功能设计规范,就可以进行测试来证明每个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2、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流程,可以通过测试来证明内部每一个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内部所有部件是否都经过检查。
3、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测试对象不同。白盒测试主要针对程序代码逻辑,而黑盒测试主要针对程序向用户展示的功能。简单来说,前者测试后台程序。后者测试前端显示功能。
白盒测试主要想检查程序模块如下:
1. 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次。
2.对于所有逻辑判断,“真”和“假”情况都可以至少测试一次。
3. 在循环边界和运算边界内执行循环体。
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等的有效性
什么是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有什么不同?
白盒测试(也称为逻辑驱动测试和结构测试)将测试对象视为一个开放的盒子。采用白盒测试方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但不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
盒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之一,也可以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范的测试。测试人员不了解程序的内部情况,只知道程序的输入、输出和系统功能。这是从用户角度对程序的测试。
答案已经完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测试不可能是详尽的或可遍历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用更少的测试用例覆盖最大的范围,发现最多的bug。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和白盒测试(语句覆盖、决策覆盖、条件覆盖、基本路径覆盖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用更少的测试覆盖用例尽可能广泛的范围。
在实际测试中,通常为了提高覆盖率,我们需要结合使用这些测试方法,而不一定只使用一种。
边值分析法:
如果输入条件指定了一个取值范围,则将刚刚达到该范围的边界值和刚刚超出该边界范围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如果输入条件指定了值的个数,则使用最大数、最小数、比最大值多1、比最小值少1的数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根据规范中规定的各个输出条件,使用前面的原则;
如果程序规范中给出的输入和输出字段是有序集合,则应选择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列;
如果程序中使用了内部数据结构,则应选择内部数据结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分析规格以找到其他可能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软件计划运行极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等价类划分方法:
如果输入条件决定了取值范围或取值个数,则可以建立1个有效等价类和2个无效等价类。
如果输入条件指定了一组输入值,或者指定了“必须是”条件,则可以建立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如果输入条件是布尔量,则可以判断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如果为输入数据指定了一组值,并且程序单独处理每个输入值,则可以为每个输入值建立有效的等价类,也可以为这组值建立无效的等价类。是所有不允许的输入值的集合;
如果指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则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等价类(符合规则)和多个无效的等价类(从不同角度来看违反规则)。
如果已知所划分的等价类中的每个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不同,则应将等价类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基本路径覆盖:以程序控制流图为基础,通过分析程序控制流图的循环复杂度,推导出一组基本的可执行路径,然后据此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设计应确保被测程序的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判断组合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性(真/假)至少出现一次,并且每个判断本身的判断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