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北斗导航BDS,S是什么意思?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设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动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卫星导航产业链。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地面部分包括主控站、注入站、监控站等多个地面站。其中,用户部分包括北斗用户终端和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
北斗(COMPASS)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引进、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1-2],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在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目前美国的GP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均由30颗卫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通信系统,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国目前已向太空发射了16颗导航卫星和4颗实验卫星,未来10年还将发射40颗卫星加入该系统。用户终端由北斗用户终端和兼容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终端、地面终端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终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监控站等多个地面站。用户终端由北斗用户终端和兼容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一号A已完成任务),并将逐步拓展为基于系统组网和测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独立、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动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整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该系统能够全天候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短消息通信能力。 [3]未来,我国定位服务设备制造商将提供对GPS和北斗系统的支持,这将提高定位精度。北斗系统特有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收费,该功能的实用性还有待观察。
科技部印发《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指出,到“十一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规模超1000亿元,初步建成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这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导航定位服务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技术尚不完善,制约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据智研咨询统计,“十一五”期间,导航定位服务行业重点解决技术瓶颈,主要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泛在精准定位、全息导航地图、智能定位服务;开展三类应用示范:开发导航和位置服务应用系统,开展公共、行业、区域应用示范,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用户提供随时所需的丰富位置信息服务。构建系统框架:面向未来导航定位服务需求,构建国家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框架。
科技部等部委将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投入引导力度,统筹多渠道资源,结合多种资助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部门联盟,军民融合、科技规划与北斗系统建设协同。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以北斗应用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作为技术含量极高、人力资本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导航卫星产业化的市场空间极为想象。
自2011年12月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系统将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持续的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同时继续保留主动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北斗卫星导航测试系统。民用服务与GPS 一样免费。 [1]
北斗联盟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北斗联合”到底指的是什么?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又称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
北斗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可能涉及不同领域、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例如,北斗系统可以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联合定位,提高定位精度和覆盖范围。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与交通、农业、测绘、气象等各应用领域结合,提供更加精准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服务。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关于“北斗联合”的背景或上下文信息,我可以更准确地向你解释它的含义。
什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北斗系统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它是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三大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北斗系统也从无到有、从现有到精品、从主动到被动、从区域到全球,发展出了一颗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修建道路。
目前,北斗系统提供导航定位和通信数据传输两大类,以及针对不同地区的七种不同服务。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家搜救服务。被动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全部免费。它还为亚太地区提供星基增强、地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及区域性短消息通信服务。
1.1 空间部分
北斗三号名义空间星座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4颗中地球轨道(MEO)卫星组成。 GEO卫星轨道高度为35786公里,分别固定在东经80度、110.5度和140度; IGSO卫星轨道高度35786公里,轨道倾角55度; MEO卫星轨道高度21528公里,轨道倾角55度,分布在Walker 24 /3/1星座中。该系统酌情部署在轨备用卫星。
1.2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负责系统导航任务的运行控制,主要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控站等组成。
主控站是北斗系统的运行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务包括:
a) 采集各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的导航信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和注入导航电文等;
b) 负责任务规划调度和系统运行管控;
c) 负责星地时间观测对比;
d) 卫星有效载荷监测和异常分析等。
时间同步/注入站主要负责完成星地时间同步测量以及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参数。
监测站持续监测卫星导航信号,并向主控站提供实时观测数据。
1.3 用户细分
各类北斗用户终端。
1.4 坐标系
北斗系统使用北斗坐标系(BDCS)。 BDCS的定义符合国际地球自转参考系统服务(IERS)规范,采用2000年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椭球参数,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接轨,并进行了更新每年。
坐标系的详细定义可以参见北斗系统公共服务信号接口控制文档。
1.5 时间系统
北斗系统的时间基准是北斗时间(BDT)。 BDT 使用国际单位制(SI) 秒,无闰秒,起始纪元为2006 年1 月1 日协调世界时(UTC) 00:00:00。BDT 通过UTC (NTSC) 与国际UTC 相连,并且BDT 与UTC 保持在50 纳秒(模1 秒)以内。 BDT 和UTC 之间的闰秒信息在导航电文中报告。
2、北斗系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优良、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多种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其中,向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国际搜救、全球短信通信三大全球服务;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四大区域服务。
3、北斗模块——北斗二号模块、北斗三号模块
SKYLAB针对汽车、工业控制和消费类应用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多系统GNSS模块,定位精度高、超低功耗、体积小,支持多系统联合定位和单系统独立定位。该系列模块的内部Flash可以升级以支持不同的应用。它具有额外的前端LNA以优化射频性能并易于与天线集成,前端SAW滤波器增强了抗干扰性能。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工作温度:-40~85
工作电压:3.3V
灵敏度:-165/-148dBm
定位精度:2-3m
速度精度:0.1m/s
最大更新率:10Hz,默认1Hz
数据格式:NMEA 0183 可定制
通讯接口:UART
天线类型:支持无源和有源天线
应用领域:定位系统LBS、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执法仪器、高清摄像头、测绘、手持设备、智慧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