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梦里花落知多少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发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国家集团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首先在八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爆发。后来,38个国家、15亿人民逐渐卷入战争。战场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以及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欧洲战场,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在海上,北海是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口卷入战争。超过5120万军民死亡,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防御阶段: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兵力,在大量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勇作战,但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军节节败退,波兰大片地区很快沦陷。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后,并没有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大规模进攻,留下波兰军队孤军奋战。 1939年9月,波兰沦陷。趁着德国入侵波兰之际,苏联开始向西扩张领土,建立了所谓的“东部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为“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占领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占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然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施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与此同时,德军绕过法军戒备森严的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了敦刻尔克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日后的反攻保留活力。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大利也趁势向法国宣战。 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至10月,希特勒发布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国人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有人试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带领英国军民奋起抵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遇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力分为三线,兵力超过550万人,坦克4000多辆,飞机近5000架。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军措手不及,连连惨败。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大力抵抗,粉碎了德军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莫斯科保卫战。 1942年初,苏军发动反攻,歼灭德军50万。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0月,正当希特勒入侵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和英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回应,限制甚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加大对华援助力度:英国等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是沉重打击。日本军方决定趁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时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1941年11月,德军占领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控制了苏联约40%的人口和大部分工业区。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了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较小的代价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与此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发起大规模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大片地区和太平洋许多岛屿。第二天下午,德国、意大利、日本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阶段:1941年12月,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日益壮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加强了对英国、苏联等国的援助。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会面,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大西洋宪章》。崇尚自由与和平,反对侵略。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也开始向苏联提供一些援助。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联合声明》,表示赞同《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直至侵略国无条件投降。永远不会单独与敌国谈判和平。 《联合国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极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激励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1942年6月,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日军袭击了美军驻扎的中途岛。

美军掌握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以一艘航母为代价击毁了日本四艘航母,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这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格局。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也由防御转为防御。过渡到进攻。苏德战场上,莫斯科战役后,损失惨重的德军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的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夺取苏联南部重要的粮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7月17日,德军集中15万余兵力和大量飞机、坦克对苏联发起南北夹击,并向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扎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的殊死抵抗,让德军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大量德军有生力量。

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分割包围德军主力。 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态,也推动了整个战争形态的转变,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德军于1943年7月发动库尔斯克战役,试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失败了。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联军逼近阿拉曼,开罗一片恐慌。 1942年1月,英军在阿拉曼地区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发生重大变化。改变。 1943年4月,北非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投降。 1943年7月,美英联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反攻阶段: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领导人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行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它指出,全世界反法西斯盟友将坚持与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它明确规定,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苏联、美国、英国国家元首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宣言三位元首在对德战争中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击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盟军280万大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还对东线的德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从此,盟军开始从两侧攻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获得解放。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以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重大问题。战后问题。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彻底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治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战后准备建立联合国、苏联在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战争等。 1945年4月,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会师。与此同时,苏联军队猛攻柏林。最终,柏林被攻陷,代价是损失超过40万人。

末期: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突发脑溢血去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发起猛烈攻势,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中国等国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发起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后被艾德礼取代)在德国波茨坦会面,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名义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日军。与此同时,中国抗日武装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胖子”的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密苏里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