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小贴士
如何预防传染病
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关键是切断传染病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我们实际上必须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4、改善环境卫生,消灭蚊、蝇、鼠、蟑螂等传播疾病的害虫。
5、传染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与感染者接触过的物资和房间必须严格消毒。
预防冬季传染病的小窍门?
冬季预防传染病,外出应戴口罩,注意保暖防寒,多喝白开水,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合理膳食。
以下是预防传染病的一些提示:
1、勤洗手: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触摸物体、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 秒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
2、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以及与他人交往时佩戴口罩。在流感季节尤其如此,因为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3.保持社交距离: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尤其是在教室里。
4.避免触摸脸部: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嘴巴或鼻子等面部部位。
5.保持卫生:注意清洁常用物品(如手机、门把手等),定期对教室和学校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6.
秋季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小贴士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家里和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实行晨巡制度,早发现病人、早采取措施。
5.采取适当的预防用药措施。
6、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就餐。
家庭和个人的日常预防措施:
1. 吃饭前、上厕所前和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或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护理人员在接触儿童、为幼儿更换尿布前以及处理粪便后应洗手,并妥善处理污垢。
3、幼儿使用的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奶具等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居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服被子。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传染病
1.避免接触传染源,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肠道感染。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传染病流行期间,可以服用药物预防,可以用醋、来苏水、石灰等对房间进行消毒。
3
“预防”这个词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并不陌生。例如,如果今天阴天,可能会下雨,外出时请带上雨伞;为防止腹泻,生吃黄瓜前应洗净。 “预防”是指当人们估计到某件事可能发生时,在它发生之前就提前做好处理的准备,或者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即“防患于未然”。
“预防”也指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亡羊补牢”,就是这个意思。不包括:王士彪,医院中医风湿免疫科
正确运用“预防”,可以防止人们遭受各种伤害,特别是在维护人们的健康方面,“预防”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温馨提示: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 保持警惕!您自己的高风险行为
1、不良的卫生习惯
(1)饭前、如厕后、外出归来、数钱后等不洗手。
(2)随地吐痰。
一小口痰就能传播疾病。
不要随地吐痰,注意身体健康。
(3)向他人打喷嚏或打喷嚏时不捂住口鼻。
(4)不要开窗通风。
(5)露天排便。
(6)呕吐遍地。
(7)指甲留得太长。
(8)乱扔垃圾。
垃圾炸弹从高楼上投下,易拉罐从汽车上投掷。
破坏卫生滋生蚊蝇、传播疾病,是不划算的。
(9)用手揉眼睛。
2、不注意饮食卫生
(1)喝生水。
(二)烹调时未将刀、盒、容器生熟分开。
(3)吃未煮熟的鱼、肉和水产品。
(4)食品在冰箱内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时生熟食品未分开。吃掉存放在冰箱里的剩菜而不是充分加热。
冰箱不是保险箱,所以不要存放太久。
首先重新加热剩菜,注意卫生和健康。
(五)购买、食用无证经营的食品。
(6)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7)生吃水果和蔬菜,不仔细清洗。
(8)鸡蛋生吃。
(9)吃腐烂的食物。
上述行为极易导致各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等。
3.不安全的性行为
卖淫、嫖娼、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导致淋病、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疾病的传播。
4.静脉注射药物
静脉吸毒者共用脏注射器,可能导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传播。
2. 保持警惕!您周围的高风险情况
1.你身边有人患有传染病
(一)家庭成员、同事、同学患有传染病,在症状出现前可能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与其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因为不知情、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而被感染。
(二)护理传染病患者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的。例如不洗手、不戴口罩、不开窗通风、分房(或床)但不分房、不分开使用碗筷等。他们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病人呕吐、腹泻等不进行消毒。
2、去医院看病,没有做好防护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因流感、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增多。由于室外寒冷,医院内的通风量减少。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很容易被感染。尤其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体质虚弱的高危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温馨提醒:如果去大而拥挤的医院看病,感染的机会会增加。建议您有小病时尽量去社区医院就诊。
1)去大医院看病有什么坏处?
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增加感染机会,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排队等待治疗时间会较长。
大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急救力量分散。
造成社区医院医疗资源浪费。
2)去社区医院就医的优势
方便、快捷、等待时间短。
服务更加周到、细致、个性化。
医疗费用较低。
医疗环境相对宽松,感染机会低
居民一旦患病应及时就医,不要涌入知名医院。
疑难大病到县城,小病到乡镇。
3.传染病流行期间频繁前往公共场所
体质差的人、劳累过度的人、年老体弱、病弱者、孕妇等,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患各种疾病。传染病流行期间,经常出入商场、歌厅、网吧、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或长时间停留在公共场所,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4、居住环境差,四害密度高
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等媒介生物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疾病。例如,蚊子可以传播日本脑炎(JE)、登革热、疟疾等;苍蝇可传播伤寒等多种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等;蟑螂机械地携带病菌、污染食物、分泌有臭味的液体,其分泌物和粪便还含有过敏原和致癌物质;老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疾病病原体的携带者和携带者。沟通者。如果居住环境脏乱差、潮湿,适宜四害虫生长繁殖,就会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机会。
5、妈妈生病传染给宝宝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可以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的婴儿应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此外,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亲传播给新生儿。
6、饲养畜禽时不注意自我防护
饲养畜禽时不注意自我防护,如接触畜禽后不洗手、屠宰畜禽时未做好自我防护等,有的家庭甚至将鸽子禽养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孩子喜欢玩家禽或鸽子,玩完后不洗手就吃饭。这些为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机会。
7. 人口流动性增加
人口流动会造成交通拥堵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生活方式不规律、居住条件差、工作相对困难,以及健康意识低、发现病情晚、小病不去医院等,传染病高发。传播和流行。机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