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朝鼎盛时期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汉朝鼎盛时期的疆域
1、北方没有匈奴政权(一千多年后蒙古人逐渐迁至此地),疆域可到达匈奴旧地北海(今俄罗斯伏尔加湖)以北及外兴'一座山脉。由于匈奴的内迁,这些地区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到了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的入侵。
2、东北沿海地区西起鄂南河(今鄂恩河),北至外兴安岭(女真人的始祖、满族的始祖肃慎的聚居区)清代。这一地区早在商代就已向商朝进贡),东临大海,南临图们江,东北与库页岛隔海相望。辽东秦代碣石行宫遗址表明,早在秦朝之前,辽东地区也已成为汉族的传统居住地区之一。后来,辽东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遭到其他部落民族的入侵。
3、朝鲜半岛北部有汉代的乐浪、玄土、临屯、镇畈四郡。
4.南至越南。
5、西边的西域,匈奴军事部落大部分西迁,都隶属于汉朝。至此,西域各国均处于汉朝的控制之下,并逐渐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从汉帝国向西,就只有罗马帝国了。直到南北朝、五朝时期,中国的这些地方政权才陆续遭到异族的侵略和统治。一千多年后,蒙古元时期,大批色目人(包括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开始迁入中国这些地方。地方。
6、汉朝在青藏高原设置羌卫。
7、日本等海外岛屿是向汉朝进贡、成为藩属的“汉倭奴国”。自汉末以来,台湾岛一直是中国直辖领土。汉朝是一个以汉民族和汉文化为主的民族王朝。周围的少数民族早已属于汉朝。汉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以及今朝鲜、越南、外蒙古、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西亚地区,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新的“彝族、狄族”地区。
因此,汉朝奠定了今天中国领土的基础,甚至还拥有大量多余的部分。现在很多汉代地图都只显示了汉末人的传统居住区。汉朝的真实疆域达到了2500万平方公里以上。
西汉的疆域有多大
从汉宣帝末年到公元前49年汉元帝初,汉朝面积达到256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60年,匈奴征服倭王,投降汉朝,天山南北彻底摆脱了匈奴的统治。汉朝在武累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区范围包括今新疆、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乌累、费尔干纳盆地的大湾等地。后来,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臣服于汉朝。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于公元前36年在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附近被汉将陈汤所杀。
约609万平方公里。
汉武帝时期,汉朝大规模扩张疆域。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遣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婺源郡。
元寿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征陇西,击败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根据疆域设立无为郡、酒泉郡,后又分设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占领海南岛,置南海、苍梧、榆林、合浦、交趾、九镇、日南、朱牙、丹儿九郡。
又平定西南蛮夷,置武都、藏克、月寻、神力、文山五郡。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高黎贡山。
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灭魏满清,置乐浪、临屯、宣菟、镇畈四县。从此,汉朝的基本范围确立了。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修筑长城。志光禄赛和居延赛将北疆推入戈壁滩。
汉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在武累城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扩展信息:
西汉王朝建立后,先是异姓诸侯被消灭,继而出现了吕后七国之乱。国家政局动荡,无暇顾虑边防。河南土地又归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区也相继被废弃。领土大大缩小。
汉武帝时期,西汉武术盛行,疆域显着扩张。公元前127年,卫青从北方进攻匈奴,收复河南、陇西、北狄、商郡北部,置朔方、婺源郡。
云中县和雁门县的北部边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疆被推至阴山以北的河套。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败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并在此地区设立酒泉郡。后分设张掖、敦煌、武威三县。
与湟水流域设置的晋城县一起,纳入了鹤城河西五县。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将全国迁至今江淮流域。
公元前110年,汉朝灭亡闽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朝灭南越,占领海南岛,设十郡。在西南,汉朝征服诸国,边界移至云南哀牢山和高工里山。
东北地区灭魏氏朝鲜,设立东北四郡。边境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设立西域都护府,控制西域各国。西汉末年,疆域缩小。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东北撤销镇畈、临屯二县。西南地区由七县改为五县,废海南岛、象县。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
遂废定襄、云中、婺源、朔方、上郡、北狄六县。河套、陕北、晋北、冀北地区相继被废弃。高句丽、临邑侵占东北、南部领土。只有西南地区延伸到大盈河地区。
西汉末年,其亲戚王莽即位。公元8年,王莽废黜傀儡皇帝,称帝,改国号。新王朝建立不久,农民起义和汉族、旧官的叛乱爆发。
公元23年,绿林军将领拥戴刘玄称帝,恢复汉室。同年,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王朝灭亡。但各地割据势力却纷纷扎根,相互争夺。
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即位,同年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先后击败各地割据政权和敌对势力,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恢复大陆统一。
由于王莽对匈奴等非汉族实行歧视、侮辱的措施,不断在边境地区挑起战争,造成匈奴的对抗和入侵,以及东北高句丽人民的逃亡。天丰三年(公元16年)后,连与西域的通讯都断绝了,西域都护府被废除,中原对西域的控制也中止了。
因此,东汉初年,光武帝不得不放弃河套至山西、河北北部的领土。到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投降汉朝。
第二年,汉朝将已迁入内陆的八郡迁回故地。汉匈边境恢复到西汉末年的情况,但从幽州辽西到并州雁门县(约相当于今天的辽西到山西北部和毗邻的内蒙古南部)向南收缩。
南单于也遭到北匈奴的攻击,再也无法在蒙古高原立足。他南迁到西和县美吉县(今内蒙古准噶尔旗西北)接受汉朝的保护。
东北,光武帝废山丹大岭(今朝鲜大丰山北麓)以东的乐浪郡七县。随着高句丽的崛起和扩张,玄菟郡的管辖范围被完全废弃。县城迁至辽宁省沉阳市以西,辖若干县,脱离原辽东县管辖。
但在西南,汉朝的版图不断扩大。明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西南外的哀牢王接受了内部朝贡。汉朝设二郡,从益州郡中分出。六县合并成立永昌县。
这样一来,汉朝的版图不仅包括了今天的整个云贵高原,还管辖着现在缅甸的东部地区。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进攻北方匈奴,打通了与西域的交通线,并派班超控制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于阗(今和田市) 、新疆)县区)等国,于是次年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恢复了这一大片领土。
由于北匈奴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汉军又没有稳定的优势,章帝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决定将汉军撤出西域,并废除了西域都护府。
但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于阗等国当地国王坚决劝班超留下。班超不想无功而返,便回到了疏勒。他凭借汉朝仅存的力量和自己的勇气,孤军奋战,征服了西域。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汉朝的控制之下,依附于匈奴的国家越来越少。
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军大败北匈奴。北匈奴从此西迁。西域都护府再次恢复,班超被任命为都护。但由于继任者措施不当,与当地诸国的矛盾激化,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都护府不得不废止。
汉朝的撤退使得西域各国再次受到匈奴的威胁,一些国家再次寻求汉朝的庇护,促使汉朝于延光二年设立西域常侍府(公元123年)并继续行使对西域的管辖。
但乌孙已成为独立的政权,葱岭以西(帕米尔高原)地区也脱离了汉朝的统治。汉朝西北边界已退至今鄯善山脉西段以南。
随着临邑王国向境外扩张,东汉疆域南端也从越南富安省南界退至承天省南界。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汉代
中国汉代疆域图
动态图片:http://bbs.88e8.net/LB5000XP//usr/5/5_291.gif 中国历代详细图片(输入所有地址) http://blog.eastmoney.com/wzdmyz/86394.html
西汉
http://photo.163.com/photos/duanyuquan123/29819369/777473023/
东汉
http://photo.163.com/photos/duanyuquan123/29819369/777476239/
汉代地图较大,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