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特征?)

星辰大海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有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这个时代的发展道路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不同。

有的地方农业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陶器,故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些地方一万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器,但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农业痕迹甚至地面石器发育不良。因此,不一定具备全部三个特征才能称为新石器时代。

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早期:甘肃大地湾遗址最为古老(距今6万-4800年)。早期为距今13000年至7000年。它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部和后部。前一段距今已有12000至9000年。后一时期距今约9000~7000年。

中期:中期约为距今7500至5000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河姆渡文化、龙丘文化、北新文化、半坡文化、千大溪文化为代表,后来又以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晚期:晚期大约距今5000年至4000年,也称铜石利用时期,包括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凉城镇、河南洛阳王湾、陶庙、山西襄汾、马家窑、甘肃临昭、湖北代表有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带你穿越史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

人类大约在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其典型特征是使用地面石器。它大约在2000年前就结束了,有些地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结束了。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到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之间有四个主要区别。你还记得他们吗?它们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出现的陶器、农业、畜牧业和地面石器制造。

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些地区有着最早的农业起源、最早的金属器具、最早的文明。从陶器和农牧业出现的时间来看,西亚地区大约在9000年前就有了农牧业的开端。距今8000年前至6000年前,进入陶器新石器时代,农业进一步发展。青铜器出现于距今6000年至5000年之间,进入红铜时代,随后扩展到北非和东南欧。可以说,西亚是欧洲和北非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源地。

根据考古研究结果,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地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历史。典型文物有湖南玉蟾岩遗址、江西仙人洞遗址等。陶文化从上述两个地点开始传播到日本和俄罗斯。

新石器时代陶器

陶器的出现可能与农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人类经济活动逐渐从采集、狩猎、捕鱼转向种植、畜牧业。人们开始种植玉米、水稻、小麦、大麦、扁豆、豌豆等,饲养绵羊、山羊、猪等,驯养狗、马等动物,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出现了储存食物的陶器。早期的陶器是简单的陶器,后来出现了彩陶、红陶、黑陶等陶器。一些出土的陶器上甚至还刻有图案,这可能是早期人类的文字。

在青铜出现之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仍然使用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简单制作不同,这一时期的石器非常精致,打磨得十分仔细。石片变得更小、更多样化。有些石器还带有装饰。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逐渐从穴居、树居生活方式转变为选择平原生活。他们因血缘关系而聚集在一起,纷纷结成氏族。原始建筑开始出现。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以妇女为主要劳动力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渐演变为父系氏族。后来,血缘相近的氏族为了抵御猛兽的入侵和其他氏族的掠夺而结成部落。各部落相互联合,形成部落联盟。

新石器时代平原上的生活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共同努力采集食物、捕猎动物、捕捞鱼虾。在此期间,财产是公共的。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利用权力侵占公共财产,人类开始出现贫富之分。在部落战争中不幸战败的部落成员都沦为奴隶。原始的公社氏族社会逐渐崩溃,最终进入以国家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经济文化领域:

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辽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小米、黍等旱作农业的起源。早期养猪、狗,后来养牛、羊。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

水稻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地区农业历来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可划分为一个分区。该地区自古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早期饲养猪、狗,后来饲养水牛、羊。文化遗址有河姆渡遗址、江西万年仙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米遗存,证明了下游地区的稻米遗存。长江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水稻种植的起源中心。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该地区除少数地方外,基本没有农业,制陶业也不是很发达。

中国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追溯到大约13000-7000年前。著名文化遗址有甘肃大地湾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环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等。这一时期出现了简单磨削的石器,使低烧成温度的陶器得以生产。原始农牧业初步发展。

中期文化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7500至5000年前。代表遗址有河姆渡文化、龙丘文化、北新文化、半坡文化、千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地面石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制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慢轮修整技术应运而生。农业、畜牧业高度发达。长江流域已进入灌溉农业阶段,生猪已成为主要家畜。人口聚落不断增加和扩大,一些中心聚落和大型公共墓地开始出现,体现了社会组织的向心凝聚力和平等性。

河姆渡文化遗址

晚期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又称铜石时代。例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梁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庙、甘肃临照马家窑、湖北北京山等。屈家岭、石家河、湖北天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等为代表。制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陶器以灰陶、黑陶为主,制轮法已盛行。石器打磨精美,尺寸较小。农牧业高度发达,人口急剧增加,社会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原始的城堡、城墙、大型建筑出现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走向民族文明时代。

如果读者对上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感兴趣,可以搜索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

这里介绍了史前人类文明。历史读者留下以下问题。请读者在之前的故事中寻找相关答案。

问题一: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第二个问题,人类从哪里来?

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特征?)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有哪些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问题4: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址有哪些?

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是什么

中国史前时期的各种文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古人类时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50万至40万多年

河套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万至10万年

顶级穴居人时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约10万至2万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 ——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四万至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就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中部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牧业极大发展,制陶、炼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发展农牧业、观测天文、开创医学的地区之一。而这个时候,丝绸就开始被使用了。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