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阿德勒心理学
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形成人生感受的非常重要的几年。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了自我与生活方式的一致性。只要你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中,你的生活方式就会显现出来。
也就是说,他遇到困难时如何看待问题,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是环境影响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了解一个人的未来,就是了解他的生活方式。
1)地位平等。夫妻之间应当地位平等、人格平等。
2)生命原型要好好培养,生命的前5年非常重要。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异性产生兴趣,为爱情和婚姻做准备,这是很常见的。我在幼儿园的时候会玩角色扮演游戏。
3)社会情操要尽早培养,比如说话技巧。任何话题都可以与父母讨论,并可以与他们建立合作的友谊。
4)不要过早接触性知识、性关系、身体接触,以后很容易被爱情伤害。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5)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6)如果父母的婚姻和谐,孩子就会为婚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合作,怎么能教孩子合作呢?
7)离婚建议:彼此能从中学到什么吗?
8)对婚姻的错误期望会导致婚姻出现很多问题。
另外,在选择合适的结婚对象时,可以参考一些原则。
1)身心健全,身心健康。
2)有吸引你的外部条件。
3)关心你的工作。
4)关心自己胜过关心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
阿德勒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是: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生哲学。个体心理学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以及个体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自己的利益。个体的心理过程与个体的目标密切相关。社会心理学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生命哲学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第三个重要理论,强调个体对生命意义和目标的追求。人生哲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是在追求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综上所述,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包括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生哲学,它们共同探讨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对个体目标、社会环境和生命意义的影响和作用。
阿德勒心理学
这周我读了一本心理学书,名叫《被讨厌的勇气》。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由于内容浅显易懂,表达方式有趣,我读起来很舒服。有时候我会思考什么才算是好的写作,阅读的舒适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阿德勒心理学。
我第一次接触阿德勒心理学是在读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自卑与超越》时。 “幸运的人用童年来治愈自己的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自己的童年。”有句名言出自这本书。不过因为这本书理论性太强,我读一遍就记住的内容很少,所以读完一遍之后,我就把阿德勒心理学抛在脑后了。直到本周我才发现了阿德勒的心理学。心理学中蕴藏的宝藏让我惊叹不已,就像我第一次发现存在主义时一样。
我对阿德勒心理学了解甚少,所以这些只是我目前的个人看法。我可能觉得我现在的想法漏洞百出。说到心理学,我们首先了解的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他是精神分析学的鼻祖,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我相信他写了《梦的解析》这本书。都听到了。同为奥地利人的阿德勒跟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后来公开反对弗洛伊德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弗洛伊德心理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基于原因论。任何心理发展都有原因和结果。也就是说,你产生的任何精神疾病都是由于过去发生的事情造成的。一系列事情造成的创伤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自己。比如我现在之所以有社交恐惧症,就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爱。阿德勒心理学恰恰相反。他是基于目的论的。基本上,什么是目的论?简单来说,你现在所患的精神疾病不是由过去的事情造成的,而是由你现在是谁造成的。这意味着什么?你现在之所以有社交恐惧症,是因为你想有社交恐惧症。这听起来好像弗洛伊德心理学更正确,而阿德勒心理学似乎是无稽之谈。你之所以患上精神疾病是因为你想受苦,这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目的论时的想法。不过后来我才知道,想要患这种病的“想法”并不是你想得这种病,而是一种类似于心理暗示的想法,最终导致你患上了这种精神疾病。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读过一篇文章了。讲的是一个妻子总是用冷战的方式来解决家庭问题,但她实在不想用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对人的伤害最大。亲近的人,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她小时候说话经常被父母忽视,没有存在感,所以就养成了对存在感非常敏感的心理。成年后,她会用不顾别人的方式去伤害身边的人。她发现了问题,就去找一位讲课的大师(我想不出名字,但很特别,我就称他为大师吧)。听课的时候,老婆提出了这个问题,问怎么解决,师傅说我只是说,如果你不想冷战,那就可以解决。这句话看上去很不负责任,甚至有点轻蔑,但仔细想想,又有些正确。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是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应该解决的是大脑中的想法,而不是为现在的情况找过去的借口。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再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待生活时,我们常常会树立一个长期的目标,然后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我们的目标是登上山顶,我们必须这样做。登上山顶,不断努力,就是因果论。只有前面的攀登才能达到到达山顶的结果。目的论则不同。如果说因果论看待生命的方式是线性的,那么目的论看待生命的方式就是点状的。它是由一些小点组成,最终形成一条直线,但它们之间没有太大区别。通过绝对的联系,每个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做好。
与原因论的被动性相比,阿德勒心理学中的目的论更加主动,因为造成我们现在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想法。但原因论和目的论并非互不相容。只有理解了原因论,我们才能理解目的论的真正含义。
阿德勒心理学的内容很多,我讲的都比较粗浅。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岸见一郎写的《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不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正常认知,但正如书中的年轻人在与哲学家长期交流阿德勒心理学后所说,“世界很简单,生活也是如此。”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基本理论是什么?
人的动机源于个人的身体缺陷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大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2.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
4.防御机制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能化、投射
5. 性心理发展阶段
6.了解无意识
梦、投射测试、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治疗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3.性格评估——投射测试
1. 投影测试的意义
2. 投射测试的类型
3. 投射测试的评估
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评
1. 贡献2. 批评
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
1、梦的解析
2.俄狄浦斯情结
3、幽默
4.催眠
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一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人物简介和主要思想
1)寻求优越感;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介绍和主要思想)
1)集体无意识; 2)一些重要的原始图像
3.埃里克埃里克森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2)生命周期中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自主与羞耻和怀疑
主动性与内疚感
勤奋与自卑
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
亲密与孤独
生殖对停滞
自我完善与绝望
4.凯伦霍妮(人物介绍及要点)
在她的研究中,她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这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的两个贡献上:1)神经症; 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1)个性形象; 2)开发期
6.埃里克弗洛姆(人物介绍、主要观点)
1)逃生通道; 2)积极的自由
2.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3.性格评估——测量类型
1.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2.心理类型的测量:Me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4.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评